1950年11月29日清晨,在朝鲜长津湖下碣隅里东南面的小高岭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个人。他清楚,扼守小高岭,就是遏制美陆战一师的咽喉。面对敌人发起的第九次进攻,这位28岁的战斗英雄抱起五公斤重的炸药包冲向敌人,诠释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在进行战斗动员时,杨根思向战士们提出了“三个不相信”: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那一片湖水还在流淌,烈士的身躯被深深掩埋,谁能还原当初壮怀激烈的模样?
1
国企医院的改制,在2021年终于落幕。1000多家改制的国企医院,在国家不同阶段的工业化运势中,始终都是积极参与者,从未缺席或离场。但体制机制的改革已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未了。
1949年,西安市北方医院诞生。那一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全国预期平均寿命只有35岁,距离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方针尚有一年。
1956—1957年,中信中心医院、西山煤电总医院、中化二建集团医院、汾西矿务局总医院、西安庆华医院、唐山钢铁医院相继成立。成立的背景,始于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中出现的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社论过后,一个新名词诞生——“第一个五年计划”。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神州大地上从此到处回响着机械轰鸣声、劳动号子声和工具碰撞声,汇聚成一曲曲奋斗者之歌。
1958年,晋城大医院、太原北方医院、宣钢医院相继成立。那一年,国家工业化急速前进,据当时《人民日报》社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71—1972年,舞阳钢铁总医院、兖矿集团总医院相继成立。那一年,在经过两个十年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国家自主工业体系基本形成。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主动访华,工业对外开放的国门打开。
半个世纪以来,国有企业医院作为工业企业附属保障的身份属性,始终与国家工业化进程同呼吸共命运。一家家国企医院及几代员工,在历史的隧道中以微观主体的担当、责任、坚守、信念、奉献,传承和见证了国家工业化命运的初心、跌宕、激情、曲折、力量。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021年9月,新里程医院集团与弘慈医疗集团整合,十余家大型国企医院加入新里程,成为集团新成员,至此新里程在国企医院领域的布局超过了10个省份,床位数超过2万张,每年提供医疗服务超千万人次。两家聚焦国有企业医院改革的行业领先企业全面整合,有利于实现集团化管理、集团化运营、集团化协同、集团化创新,是一次重要的发展起点,是在国企医院半个世纪历史上的继承和创造,是行业地位和竞争力的有效升级,更是在不确定性的未来航行中锚定确定性的清晰战略和明确航线。
研究基业长青公司成因的美国学者詹姆斯-柯林斯在其知名著作《基业长青》中写道:“高瞻远瞩公司在稳保核心理念之余,却也展示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可以改变和适应而无损于珍视的核心理念”。因有相似的愿景和使命,整合水到渠成。两家医疗集团在股权层面整合完成后,高质量发展的命题扑面而来:如何在区域医疗卫生规划中发挥各家医院更加有为的角色,如何在单家医院的临床技术突破中实现跨区域的可复制可标准化的技术提升,如何在解决多样化疾病需求的学科提升中和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中获得平衡,如何在医保严控背景下实现药耗占比控制和临床满意度的统一,如何在医疗服务价格提升缺乏政策操作依据下实现医生价值的市场化,如何在市场化较高环境中面临效率就是生产力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环境中面临稳定就是生产力找到相对平衡的激励改革模式,如何在强化公司治理体现管理意志和以医院发展为最大公司政治的文化融合中行云流水,如何将重资产和稀缺医疗专家资源以数字化优势促进集团平台互联互通价值和运营效率提升,如何在医改政策和市场需求中间取得各方最大满意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对于具有高度公益属性的医疗行业,在增强运营管理属性的同时,以尊重生命科学行业规律和聚焦产业竞争力发展为双轮准则,推动每家医院都在大平台基础上更深入的挖掘价值和创造价值,进而助力医疗体制改革的行业革新,助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制创新,体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才是新里程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命题。
2
在底层商业逻辑已经发生彻底变化的今天,借助国企医院改革或行业并购而兴起的大型医疗集团,即使心中装着广袤天地,距离大象敏捷起舞的时刻尚且遥远。
2017年底,全国共有2000多家未改制国企医院,每年依靠母体企业补贴高达100亿元。无论是重组改制或是资源整合后的国企医院,或是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都必须面临和解决一个本来是医疗卫生支出稳定、刚性需求增长稳定、现金流稳定、医护人员稳定却经常性财务亏损的难题。其根源在于,我们长期忽视医疗市场存在的客观性,忽视经营管理这只市场之手的重要性,以及混淆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功能性。
在这次疫情中,全社会在高度认同国家制度优势的同时,另一个高度形成的社会共识就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肯定是公共产品,也是新医改以来的题中之义,由各级政府承担主要投入责任。但是,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毕竟不能混为一谈。医疗资源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其突出,国家医改才在政策层面频频发力,推进医疗增量内容改革,促进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逐步解决供需矛盾。只要我们认可医疗市场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存在,各家医疗机构主体即使面临所有制属性的区别,但尊重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则,激活生产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却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说行业的财务性压力是大象起舞前的第一道题,那么第二道题则是体制机制创新。经营主体的产权改革完成后,公司治理结构、运营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是否创新,都会成为衡量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尺。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场化规则,完成从行政控制型管理到资源配置型经营的转变。任何混而不合、混而不改、合而不强,要么输在治理结构的缺席,要么输在思想解放的缺位,要么输在文化融合的缺憾,要么输在战略执行的缺失。
混是路径,改才是目的。集团内无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就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西安市北方医院,还是已完成混改五年的唐山弘慈医院(原唐钢医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既从宏观上把握了发展方向,又从微观上把控了医疗质量,既实现了股权层面的“混”,又实现了经营层面的“改”,激发活力,上下同欲,在改革后其转型升级充分彰显了体制机制创新的魅力:稳步增长的收入背后,基本实现了战略与学科建设相匹配,学科建设与经营数字相匹配,经营数字与区域竞争力相匹配。这样的改革结果,正如传染病学专家张文宏在其微博上写道的那样:“我们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
基于解决行业财务性压力和促进机制创新的努力,从中长期来看,落脚点在于,是否推动和助力了市场在资源配置尤其是医疗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这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和新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
从医疗卫生领域来说,如果承认医疗市场的存在,那就不能以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以公共卫生体系替代医疗卫生体系为由,将医疗卫生体系排除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创新理论之外。中财办韩文秀副主任在解读政策时提到,“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优质医疗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医疗行业众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如果可以助力医疗资源的合理价值体现,助力医疗资源的高效流转和有效配置,助力医疗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合理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效率最优化,那么制约医疗行业人才要素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得以缓解,我相信这是所有医疗行业从业者愿意解答的压轴大题。
很多人投身于这个时代伟大的医疗改革中,但也注定承受着改革道路上难以避免的阵痛和煎熬。如果医疗行业的积极参与者能切实推动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到增进社会福祉的进步事业中,那么无论是大象起舞还是蚂蚁雄兵,医疗改革这张试卷上的每道题都值得我们殚精竭虑的准备。
3
我们往往在巨大需求里迷路,忘了用自己的禀赋和优势去解决行业关键问题。进一步说,禀赋和优势也是暂时的,通过长时期的专注,把所有优势和禀赋集中在构建具有长期社会价值的正外部效应,才能不断突破企业的天花板。
万物皆可集采正在成为现实。自2018年11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后,药品集采成为集采队伍的排头兵,迅速从点到面展开;集采的范围随后扩大到了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用量大和标准化的医疗器械和耗材;集采也在一些“非标”领域进行,如安徽省开始进入体外诊断领域进行集采,广东省宣布将生长激素纳入集采;甚至地方政府开始主导“保险集采”,如北京的普惠健康保、上海的沪惠保、厦门的惠民保,只需100多元,保额上百万,还不限既往病史。
集采的每一刀,都是“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脉络,引导供应链环节的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有效缓解了人民医疗费用压力,实现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的目标。即使每次集采都会出现“灵魂砍价”似的精彩段子,但集采的直接结果,是医疗上下游所有的企业,都不得不根据国家意志重新思考行业规则,重新适应政策规则,重新调整生存规则。
面对万物皆可集采的指挥棒,基于供应链管理的GPO利润模式将逐步失灵,公立医院或大型医疗集团都将越来越难从供应链体系中薅社会主义羊毛。略显尴尬的,在GPO利润模式注定失灵的情况下,医疗服务的定价在政策出台依然缺乏操作细则,以药养医被正大光明砍掉后,医生的阳光化薪酬体系和医疗服务的正常化价格体系并没有正大光明的落地支持。从医院投资者、医院管理者、医护从业者、上下游合作者,都不得不在现有略感两难的政策空间下,穷尽智慧寻找各自的最大公约数。
因此,控制医院的药耗占比就不仅仅精细化管理的经营任务,而是提高医疗机构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大幅砍向药耗占比,除了众多周知的成本控制外,最重要的宏观环境是,行业监管者重点考虑的是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和减轻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减轻患者负担,减轻医保基金负担,这既是监管机构的深层次诉求,也是医疗机构应该坚持长期构建的正外部效应。
深度老龄化也已经成为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2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2%,超过深度老龄化14%的警戒线,我国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说国家制度优势让最近频繁发布GDP的各省市依然高歌猛进,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是深度老龄化的加速到来,让原本长周期创造价值的人口红利转瞬间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最大因素。
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曾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产品创新的驱动力和推动改革进程的关键引擎。在推动医院管理者从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过渡的情形下,集团内一部分曾经长时间战略迷茫的医院都在老龄化的社会转型中找寻到可持续发展之道。东营鸿港医院和中信中心医院,两家分别在在重组改制前的十多年始终错失高速发展机会的二甲医院,终于切换赛道,其中东营鸿港医院挂牌“东营老年病医院”,2021年成为三级医院,其老年健康模式在2021年底入选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及中医药产业新模式;中信中心医院在2019年启动转型,2021年成为洛阳市首家全国老年友善医院,完成按照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的设置。
创新推动企业变革,创新推动行业转型。两家战略并不高明、资源并不丰富的医院,均在改革后实现了学科建设、经营成果、医养模式与老龄化需求的高度契合,战略愈发清晰,经营愈发有效,员工愈发自信,社会认同愈发强烈,社会价值愈发凸显。在老龄化浪潮中,找到充满竞争力的一席之地是企业经营者的应有之意;而在区域中能打造出一种切中时代需求的医疗创新典范,更是服务国家老龄化进程的赶考人的应有之意。
人口趋势的影响纵深化亦成为现实。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8.52‰,为1978年以来首次跌破10‰以下,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5‰,创下历史新低。在出生人数和劳动人口双双进入负增长后,人口总量的负增长已近在咫尺。
随着人口趋势的变化,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已成为必然。2021年,新里程集团完成了对专注于成瘾和精神心理的华佑医疗集团的投资布局。华佑医疗集团在全国超过10个中心城市建立了8家成瘾诊疗和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及6家心理门诊部,着力解决“一老一小”尤其是青少年的的成瘾及精神心理问题。专科赛道的布局,与其说是关注短期内的市场增长性,不如说是我们更希望在充满强大社会意义和巨大社会需求的医疗领域,构建长期的行业标杆品牌和长期的社会正外部效应。
在一个历史重大转型期,产业结构、社会治理、群体认知都在重新订立规则,曾经被奉为圣经的垄断、高确定性、小投入、大产出、短周期的经营手册,再也难以轻松应验。遵循行业规律,尊重商业常识,构建行业的正外部效应,这是我们坚持行走在难而正确的医疗行业的自我认同感。
4
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企业的重点已不是谁掌握了旧船票和旧规则,而是谁能踏准新航线,在变局中走出确定性的道路。短期中我们可能无法保持持续增长的均衡感,但在跨越时代的时间轴上能置身于螺旋式上升的大环境,已是企业和企业家之幸。
对于当下的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寻找确定性,已经逐渐被寻找正确性所取代。在过去的2021年,我们见证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对高速扩张的地产巨头们的影响,见证了限制资本无序扩张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影响,见证了医保局集采对众多医药和器械上市公司的影响,见证了双减政策对教培全行业的影响,见证了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对在美上市和即将赴美上市的中概股的影响。此情此景,如同《菜根谭》里的一句名言:“春风虽欲重回首,落花不再上枝头”。
700多年前,赵孟頫诗人得观一幅北宋初期山水画家李成所作的寒鸦图,以书法题跋《李成寒鸦图卷》,“余观此画,林深雪积,寒色逼人,群鸟翔集,有饥冻哀鸣之态,亦可谓能也。”从赵孟頫的感慨中,我们读出寒至彻骨的天地,但不也读出离春最近的时节吗?
从企业黑天鹅到行业黑天鹅,说明一家公司的产业范畴是否推动行业革新、推动社会进步、助力国家强大,成了企业最大的政治正确,政治正确已经成为和企业战略一样需要企业家以穿透历史的智慧和力量去思考的事情。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科技创新是临床提升的最大生产力,也是最可期的确定性和最可靠的正确性。90年前的五四运动时期,前辈们就曾提出“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以完成改制第二年的晋城大医院为例,2021年获批省医学重点学科2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5项,国家级协会和省级科学进步奖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SCI论文9篇,科技鉴定成果6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主编副主编著作4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教学竞赛奖6项,高校教学荣誉称号3项。对于一家地理位置和医疗资源并不具备优势的地市级三甲医院来说,在改制不到两年取得了建院以来最好的科技创新成果,首先是全体员工共同推动医院大改革大发展的价值观的胜利,其次是坚持科技创新的临床提升理念。这些可爱而敬业的员工,不摘低垂的果实,坚持向区域领先和行业领先要荣誉要效益。
从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到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到抗击疫情斗争取得战略成果,健康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加彰显其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支撑作用。对于有志于大健康领域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来说,都能品读出大健康行业的宏伟性、战略性、创新性、增长性、全局性,任何一个健康事业的细分领域都可以打造出遵循“国之大者”的优秀企业。当然,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超越规范性、长期性和高质量的企业行为都很难为继。中财办韩文秀副主任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讲到,“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我相信,这段话亦可以作为健康领域的长期经营指南。
稻盛和夫曾有句话,“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里。可是他们还是选择了出发,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会满载而归。”在本次地方党委、人大、政协换届选举中,集团所属各级医疗机构近30人分别当选为地方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在已召开的地方“两会”中,聚焦地方医疗资源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智慧医疗建设、分级诊疗建设、养老体系建设、青少年健康等领域提交了议案提案。除了代表委员们所展示的履职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各家医院所在的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中,代表们及其背后的医院选择坚定出发,选择始终相信,选择勇于担当,选择有所作为、有新作为、有大作为。
5
在这个唯变不变的世界秩序里,我们心中能坚持秉承的干净而滚烫的初衷已经不多了。时时回想,别弄丢了,明天还要赶很远的路,黑夜难免黑凉,前行必有亮光。
1920年2月的一天,春寒料峭,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一名青年正在煤油灯下埋头工作。母亲端来粽子和一碗红糖,嘱咐他趁热吃掉。谁知等到母亲过去收盘子时,发现粽子吃掉了,红糖一点没动,但这位青年嘴上全是黑的。原来他吃粽子过于专注,误把墨汁当红糖。经母亲提醒后,青年反倒笑着说,甜得很!这名青年叫陈望道,时年29岁,他埋头做的事情,是翻译并完成了史上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铺下了最坚实的第一块砖。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对于陈望道,甜的不是墨汁或红糖的味道,而是真理和信仰的味道。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阶段,在做大蛋糕的历史阶段,真理和信仰的味道或许被淡化。如今迎来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阶段,真理和信仰所铸就的社会价值就成了每个行业及行业赶考者都需要解答的试卷,医疗健康行业尤其如是。
近期,人民日报有一幅文案走红,上面这样写道:“命运有三个转折点:原生家庭、夫妻伴侣、觉醒的自己。若无优越的家庭,如意的伴侣,就一定要唤醒那个强大的自己,重新洗牌。”一个拉了一辈子车的企业和企业家,其最大的落寞,莫过于始终忘情于经营战术的精益求精,却很难在仰望星空和解放认知中获得战略上的推陈出新,以至于等到一路狂奔得太远,车轮陷进了沼泽,曾经的荣耀一起沉没。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多看前路风景,少谈一时输赢。国家的制度创新、治理创新和理论创新,一直在探索“无人区”,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更应如此。迎接更多的规范监管,坚持具有正外部效应和长期社会价值的使命,就成了企业长期发展最大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